2004年10月14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一家竭力狡辩 一家连夜整改
本报黄金周体验报道引来两家旅行社截然不同的反馈
见习记者 汪嘉 林徐晓

  为了考察“十一”黄金周旅游服务质量,本报不久前分别选择了杭州客车旅行社和杭州市中国旅行社进行了一次体验式采访,并于10月7日和8日把旅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见诸报端。报道见报后,社会反响强烈,不少读者打电话到编辑部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也有一些旅行社负责人打电话来向记者“叹苦经”。当然,作为当事者的杭州客旅和杭州中旅也派人来报社说明了情况。
  “‘十一’去玩就是受骗上当”
  ——杭州客旅强词夺理,推卸责任
  “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就把报道给发了?至少也得告诉我们一声啊!”杭州客旅的一位沈姓员工一看到记者便气势汹汹甩过来这样一句话。客旅的彭红经理及时制止了沈姓员工的不理智举动。在随后的交谈中,彭经理首先向游客表达了歉意,并允诺旅行社会以此为契机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10月10日临近下班时,杭州客旅的王建军经理送来了一份名为《整改措施》的文件。文中杭州客旅粗略地向游客作了道歉,却用了大量篇幅进行了辩解。文件中写到:“带团导游是实习导游,但经过当地旅行社的跟班实习并经过当地旅游局审核,同意上岗。”然而,记者在向省旅游监督管理所咨询中得知,实习导游无论任何原因都不能单独带团出游。
  王经理反复强调了地接旅行社的责任。对此,一位法律界人士强调指出:“游客只与报名参团的旅行社发生权利义务关系,第三方服务机构(包括地接社)不和游客产生直接关系。”
    10月11日,杭州客旅的一位陈先生再次来到报社,力图做出更为详尽的解释,但在交谈中却说出了这样的话:“‘十一’去玩就是‘受骗上当’,‘十一’去玩就只能‘到此一游’。”
  “看了报道后我脸都红了”
  ——杭州中旅亡羊补牢,认真负责
  杭州中旅谭忠春经理是个急性子,10月8日见报当天便匆匆赶到报社。“看了报道后我脸都红了,这条线路马上停掉,立刻整改。”
    10月9日一大早,谭经理带着《整改意见书》又一次来到了报社。“我们公司领导层对这篇报道非常重视,认为《浙江法制报》揭露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员工深思。为此,我们连夜召开了部门经理会议,要求迅速拿出一整套针对旅游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
  《整改意见书》不但对8日报道中记者碰到的问题一一做了回答,并且还就杭州中旅如何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做了整体的规划。比如,杭州中旅打算在华东5市“15+1”旅游峰会上,向与会的华东各城市旅游管理部门倡议进一步加强导游的服务质量管理,提倡规范化、人性化操作;为了方便游客,杭州中旅特意推出了“服务零距离,旅游送上门”特色服务项目。
  “游客的意见就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只有看到不足才能有进步。”谭经理再次对本报的报道表示了感谢。